第(3/3)页 这个结果让许星辰大喜过望,马上又提高了要求,尝试一下七倍音速的高超音速打击。 系统模拟之后,直接给了个“困难”。 155毫米的炮弹,要加速到7倍音速,需要140兆焦的能量,而这门测试性电磁炮的极限,刚刚摸到64兆焦而已。 这就要求大量修改设计,大幅度提升能量供应。 或者把电磁炮口径限制在115毫米以下,弹重控制在20公斤以下,炮口动能控制在60兆焦以下,研发难度会有所降低。 简单的考虑之后,许星辰建了两个科研任务。 一个最基本的,要求实现传统舰炮威力的常规电磁炮,另一个是实现七倍音速以上速度的,高超音速打击电磁炮。 先把普通版的产品设计出来量产,现换掉自己舰队内的中小口径传统火炮,再慢慢去研发完全体的电磁炮,同时直接放弃了折中设计。 为什么许星辰有这种追求?只是追平传统火炮威力的电磁炮,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吗? 对于传统动力的舰船而言,换装这种普通版的电磁炮,当然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,还会额外增加后勤复杂度。 但是如果把平台换成综合全电的舰船,那情况就完全反过来了。 这时候,传统火炮才是额外的后勤复杂度制造者,换上追平传统火炮威力的电磁炮,就直接减少一个后勤门类了。 电磁炮的控制和管理系统,跟综合全电系统是天然统一的,不需要额外增加太多的专门人员。 电磁炮所需能量的来源,与舰船航行和其他设备所用电能,都是燃料舱中的燃油发电产生,这就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能量统一。 弹药库里不需要储存发射药了。 而且燃油的能量密度和利用率都是炸药的十倍以上,电磁炮不需要专门储存发射药的同时,舰炮却有了十倍以上的发射能力。 这种升级本身看着不明显,但是对后勤而言却是一个巨大进步,而打仗很多时候就是打后勤。 所以,没有使用综合全电系统的055,当然不会直接装备不成熟的电磁炮。 而启用了综合全电系统的055后续改进型,则会有极大概率直接列装电磁炮。 哪怕这些早期电磁炮的威力,仅仅是追平甚至略低于传统火炮,它在整个体系上也拥有巨大的优势。 这几章都是些废话和装备数据,以及一些没有什么趣味性的技术解析。 虽然我努力把本身复杂的技术,用简单的话语来说明了,但是仍然可能很无聊。 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多的兴趣看下去,所以尽可能多写了一章,算是补偿了。 这部分内容马上结束了,深海大战结束之后就该上天了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